水處理技術包括物理方法、化學方法、生物法及膜處理法。物理方法包括沉淀、絮凝、氣浮等;化學方法包括臭氧、APO、ATMP等阻垢劑、緩蝕劑、殺菌滅藻劑及其它水處理劑;膜處理方法包括微濾(MF)、超濾(UF)、納濾(NF)、反滲透(RO)及電滲析(ED)等;生物方法有厭氧處理和好氧處理。今天簡單介紹的是透析用水處理技術——反滲透法。
反滲透法是膜處理方法的一種,可以有效的清除溶解于水中的無機物、有機物、細菌、熱原及其它顆粒等,是透析用水處理中最重要的一環。要了解反滲透的原理,首先要理解滲透的觀念,而所謂的滲透是指以半透膜隔開的兩種不同濃度的溶液,其中溶質不能透過半透膜,則濃度較低的一方水分子會通過半透膜到達濃度較高的另一方,直到兩側的濃度相等為止。在膜兩側達到平衡之前,在濃度高的一方施加壓力,前述水分子移動狀態會暫時停止,此時所需壓力稱為滲透壓(osmotic pressure),如果繼續加大壓力,則水分子的移動會反方向而行,即從高濃度的一側流向低濃度的一側,這種現象叫作反滲透。
反滲透法水處理常用的半透膜材質一般有纖維質膜(cellulosic)、芳香族聚醞胺類(aromatic polyamides)、polyimide或polyfuranes等,其結構形狀有螺旋型(spiral wound)、空心纖維型(hollow fiber)及管狀型(tubular)等。這些材質中,纖維素膜的優點是耐氯性高,但在堿性條件下(PH>8.0)或細菌存在的狀況下使用壽命會縮短;polyamide的缺點是對氯及氯胺的耐受性差。

參考資料:百度文庫——水處理主要方法
百度百科——水處理
《2015中國水處理技術研討會論文集》
《山東鑫泰水處理技術有限公司產品手冊》